您好,欢迎来到湖南智心心理科教设备有限公司网站!

全国服务热线: 15377315425

新闻中心

湖南智心心理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联系人:谭爱珍

手机:15377315425

E-mail:281630927@qq.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金海路197号

宁愿负债也要'买.买.买’

发布时间:2022-12-27 15:49:46 人气:245 来源:本站

又是一年双十二,你的钱袋子捂好了吗?


有人要苦笑着发言了:现在这大环境,保住工作就不错了,谁有那么多钱买买买啊?快歇了吧。


很实在,很清醒,有道理,但这是来自意识层面的非常理性的结论,而人的潜意识总是会以清奇的脑回路支配他的主人做出一些不划算的举动:明明存粮不多还偏要购物,甚至不惜举债购物便是非常普遍的其中之一。


那么潜意识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这背后的潜藏矛盾是什么?


也许我的解释并不能真的阻止谁剁手和吃土,但至少能让你看到自己内在一直被忽略的、疏于照顾的部分,然后拥抱它、温暖它,而不再一味地用冰冷的物质堆砌出一道遮蔽核心问题的高墙。



图片

被驳回的预期


关于“预期与现实”,武志红老师做过一个很形象的阐释:


一个人活着会发出很多的预期,有的预期实现了,在现实中得到了回应,那就意味着他成功活出了一份精神生命,实现了一份生能量;而那些实现不了的预期被现实驳回,就只能变成死能量。


试想,一个人的预期总是实现不了,便会有大量的死能量弹回到体内,他的生能量难以得到充分释放,整个人将愈发虚弱和萎缩,无法呈现出恣意盛放的姿态。


预期即幻想,其内里是人的全能自恋。


当自恋无法与现实融合的时候,人会被成吨的死能量笼罩。那种精神层面的濒死体验,必然不好受。


于是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之下,当事人会病急乱投医般地走一些捷径,让预期照进现实,而“买买买”堪称最好走、最常见的一条弥合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捷径


我很爱的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就是如此(看我笔名),她是时尚杂志和言情小说的忠实读者,从少女时期起就对美与爱情抱有缤纷的幻想。


然而现实总是没有那么绚丽丰满,她嫁了一个无趣的丈夫,成为了一个小地方的普通少妇,和时尚杂志与言情小说里描述的差十万八千里。


她无法忍受现实的平庸与荒芜,心心念念的还是巴黎、钢琴、舞会、华服和童话般的爱情……


这才有了出轨和借高利贷消费,样样都是铤而走险、不计后果,但没办法,预期与现实的巨大裂痕令她躁动不安,好像一直喘着粗气的病人亟需被输送氧气。


旁人眼里的大逆不道其实是她的救命稻草,即便是非常手段,也是将预想照进现实了,“精致好物”至少能带给她短暂的欢愉和满足。

小说由法国作家福楼拜著于一百多年前,而在当今社会,超前消费变得更为普遍。刺激幻想的早已不局限于时尚杂志和言情小说,买买买的便捷程度也早已获得了火箭飞升式的提速。


一来,网络购物越来越发达,足不出户就能轻松下单;


二来,各种广告(“你和品质生活只差这件大衣”)、各种带货直播间(“史无前例的优秀,买到就是赚到”)还会随时刺激你的需求,点燃你心中的各种隐秘愿望;


三来,某呗、某条、信用卡……超前消费的工具比比皆是、唾手可得,点一点、扫一扫,轻轻松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清单,好像没花钱似的。


相较于挑灯夜战、啃书钻研、拿下大单、升职加薪……买买买,简直不要太容易,对于实现幻想来说,简直是捷径中的捷径。


另外,以消费层级来判定社会阶层已是一种渗入集体无意识的默认机制,正所谓“如果你也喝手冲,那我们就是好朋友”、“如果你还在背这种包,麻烦你安静躺在黑名单”。


一个人如若跟不上周遭的整体消费水平,便很容易生出一种落伍的、被抛弃的焦虑和低人一等的羞耻感。为了抚平这些情绪,买买买变得刻不容缓。


社交媒体的发达、海量的信息冲击,更是让我们将参照的范围无限扩大,不再只是身边人,还包括各路网红,甚至明星……这直接导致人们对自己的预期总被无限拔高。


我们不知不觉被推入了一条永无止境的赛道上,像穿了红舞鞋的小女孩,疯狂舞蹈却停不下来。


可人家明星有强大物质基础的支撑,普通人有什么呢?借来的钱迟早要还,缤纷的泡沫迟早要被戳破。


只是逃离死能量的欲求让人一时间来不及思考许多。

前有牵引力(买了就能获得成为某一种人的短暂欢愉和荣耀),后有追兵(不买就是一个被遗忘的小可怜儿),无形的社会氛围太易拉高你我的心理预期。


批量幻想被不断炮制,直至超过现实的承载力,于是顺理成章地,超前消费几乎成为了获取生能量、延续精神生命和避免死能量攻击的唯一路径。


毕竟,欲望之火已熊熊燃烧,想要而买不到是一件多么令人难受的事情啊,不如先爽了再说。



图片

童年的黑洞


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社会,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在消费主义中沦陷,有的人则更能够保持理性呢?


究其原因,大概是前者有“历史遗留问题”:早在童年时期,内心就被凿了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怎么讲?


首先,他可能有一对焦虑的父母,两人中至少有一个极其害怕落后于人,这种焦虑会投射到孩子身上,化作严苛的要求和极高的期望:


一方面,他很少得到表扬,即使努力做到最好都会被挑出毛病;另一方面,他只有做得极其出类拔萃,父母才会表现得情绪平稳一些,让他在潜意识认为这种出类拔萃的优秀才是正常而合理的状态。


并且在此其间,父母会传达一个讯息:做不好,你负全责,做好了,功劳是我们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他的内心会被植入以下模式:


1.逞强


一定要尽量优秀,做到令人称羡,不能被人笑话,哪怕只是拥有一个华丽的外壳,哪怕总是在扮演另一个人。


2.压抑


习惯性忽视真实的情绪和需求,像当年父母对待自己一样严苛——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不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3.封闭


打小父母对他们的脆弱、“缺点”以及各种无用之事的关注度和包容度很低,他们的分享和求助通常无效,遇事只能默默消化,能用钱就别用人。


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很习惯于做这样一件事——在孤独的世界里盛放。


也就是在全能自恋的世界里自嗨,用以逃避现实的挫败和关系的失控。恰好,买买买可以提供这样的机会和舞台。反正花钱就行,比考第一名快多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论在家庭还是学校,小孩都长期被漠视和孤立,仿佛他天生就应处于边缘位置而配不上更好的待遇。


他的童年大概会不止一次上演这样的场景:别的小朋友都有的零食,他没有;别人都有新衣服穿,他还在穿哥哥姐姐的衣服。


这种境遇会滋生强烈的扭转命运的愿望,而这种愿望会让他在成年后进行报复性补偿,即曾经没有的要加倍补回来。


为此,他们很容易情不自禁地加入买买买大军,一边清空购物车,一边宣泄童年的委屈和不甘。


总之,不论是被过度要求还是被暗示天生不配,不论是为了追求无懈可击还是一雪前耻,这两种童年都会让人执着于苛求完美。


处于完美的高峰位置,他们才听不到批评和嘲笑,才会觉得安全,才能拼凑起七零八碎的尊严。


童年爱与尊重的缺失宛如一个巨大的黑洞,但当事人不一定能准确觉察到自己真正缺失的是什么,于是会抓住周遭可抓住的东西去疯狂填补。


一个人越是自聚力不强,就越容易被“勾引”,做一些让自己后悔的冲动之事。


就像《千与千寻》中一向无人问津的无脸男,他有无限变出金子的本事,他拿着钱去汤屋大肆消费,变身至尊VIP,不仅将海量美酒佳肴塞入腹中,还吞下了几个服务员,使自己变成无人敢惹的巨型怪物。


可当他看到小千的一瞬间,便不再贪婪地吞噬一切,而是立马吐出所有,屁颠屁颠跟在小千身后。


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隐喻——小千是片中唯一对他这个边缘隐形人给予尊重和关怀的活人,而那才是他真正需要的“无价之宝”。


当小千出现,他内心的黑洞才碰到了真正的克星,那些美酒佳肴和至尊服务顷刻之间都变得黯然失色、无足轻重。



图片

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物”


怎样可以让自己少一些冲动消费,多一些极简主义?


当生能量多了,“物”的层面就可以极简了。心里面满满的,哪里还需要“物”的堆砌?


那么如何获取生能量呢?简而言之就是降低预期、少想多做、多多与具体的人链接,投入真实世界的怀抱,能让人获得最彻底的治愈。


当你知道那里并不全是悬崖峭壁、荒漠沼泽,也有莺歌燕语、炊烟袅袅,自然不会傻傻地孤守在“幻想的巅峰”顾影自怜。


关于降低预期的方法,在此有三个建议:


1.觉察


看到自己心中的“黑洞”,找到精神层面的缺失所在,若自己难以做到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不要总是机械而麻木地用物的填塞来饮鸩止渴,难以根治不说,时间长了可能会破产哦。


2.停止自证



“华丽的外衣”是锦上添花,真实的内核才最婀娜多姿。你不需要通过精致的外表来自证优越,也无需因别人的所谓精致而自惭形秽。真正的强大,是人格的强大,要经事儿,更要经受时间的考验,而消费主义呢?徒有其表、转瞬即逝,不值得任何人的执着。


3.降低成就感的门槛


人活一世,不一定要做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才算不枉此生的。无常才是世间常态,能安稳地活着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


所以不要总瞅着那些丰功伟绩、闪亮舞台,活着就是一种胜利,一回头发现已经走过了那么长的路,已经是一种难得的成就。


仰望星光很好,但别因此而忘了脚下的路,脱掉红舞鞋、找到自己的节奏,那种脚踩大地的感觉本身就很美。


与其总是踮起脚尖,不如能做点什么做点什么吧,细细碎碎、密密麻麻的小成就所带来的充实感总好过满屋子上了灰的“精致好物”。

作者 | 包法利小姐   转自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首页 产品 手机 顶部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377315425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377315425

二维码
线